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想像的共同體 3

繼續是說《想像的共同體》。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美洲新興國家在兩方面與往後的歐洲民族主義運動有別︰語言不是把美洲與母國區分的因素,而且至少是中南美洲民族主義與中產階級關係不大。為甚麼這些美洲歐裔海外移民會先於歐洲發展成民族共同體?作者認為,雖然母國收緊殖民地控制,以及傳播技術發展令自由主義在美洲傳播都是重要因素,這兩項因素卻不能解釋殖民地會轉變為那種形成的合理實體。要解釋為何這些新的共和國具的意義,或者應該要留意新的國家都是由行政單元轉變而來。

作者借用了維多‧特納對宗教共同體朝聖之旅的概念來美洲歐裔海外移民,在美洲殖民地,官員晉升途徑不同於母國「半島人」可以在母國與殖民地,或者殖民地與殖民地之間,殖民地出身的官員只能束縛在當地,晉升的「朝聖終點」僅為所在行政單元中最高行政首府。出身殖民地的官員之間因此成為旅伴,共同經歷此受限的朝聖之旅,半島人與美洲人的分別因而變得明顯。

母國拒斥殖民地出身官員,是因為帝國需要剝削殖民地,卻又怕殖民地的上層階級會威脅君主的權力,因而派「半島人」的官員到殖民地以控制海外移民大亨。另外,隨着殖民地的混血兒增加,歐洲對「種族」的障礙日益加強,這種「種族污染」的概念更因啟蒙運動後,盧梭與赫德(Herder)主張生態影響文化與性格的說法而更有影響,這樣即使是「純種」歐裔的海外移民,也因「生態」不同而被視為與母國的人有別,所以被排斥在母國重要公職之外。

官員朝聖之旅影響範圍並不廣泛,要等到民族想像出現之後才發揮其重要影響,當中牽涉到前述的印刷—資本主義。美洲印刷業要到十八世紀中報紙出現才真正開始蓬勃,而報紙的重要在於,它將殖民地發生的不同事件聚集在同一頁新聞上,為同一頁新聞的讀者創造出可想像的共同體。然而為何西班牙殖民地最後不是變成單一共同體,而是成為多個共和國?作者認為這與在討論印刷—資本主義時提到的共時性有關,因為傳播技術不足與地理問題,不同行政區域的消息無法即時互通,而是會有幾個月延遲,這令行政區之間的民眾不能透過報紙想像,他們與其他行政區的民眾同時行動,也令彼此之間無法構成閱讀共同體。由此作者也順帶指出,「一個民族主義究竟在哪個世界史的時期誕生,對於它的範圍可能有著重大的影響」(p. 107)。

當美洲民族解放結束,自1820年起,歐洲也開始走進民族主義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