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經濟發展與自由

看了Amartya Sen的《經濟發展與自由》(或者《以自由看待發展》,喜歡的話稱作《發展是自由》也可,總之是Development as Freedom)。書中論點本身應該不會很陌生,但論證方式頗有說服力,而且是由權威的經濟學者撰寫(對,權威是說服力的一環,作者身分影響內容),用來釐清一些流行的謬誤是很不錯的。至於更為深入地討論個別議題,不妨選擇作者其他的專著。

本書的題旨就是書名本身,也就是「發展即自由」,自由既是發展的目的,也是發展的手段︰

我在本書嘗試表達、分析與辯護一種特別的發展分析方式,這種分析將發展視為人們享有的實質自由的一個擴張過程。在對變遷進行評價以及在敘述與預測分析上,都是採用這種自由的觀點,將自由視為產生快速變遷的一個有效因素(p. 346)。


實質自由的擴張被視為發展的主要目的及手段。它們可分別稱為自由的「構造性角色」與「工具性角色」(p. 56)。


在此觀點下,發展不只是經濟增長,也要顧及實際的人所能發揮之能力如何,從更多角度考慮人的生活品質。「貧窮即能力剝奪」,而非單單是低所得,也不是僅靠補貼就可以解決的︰

不充分的所得確實是一個造成貧困生活的強力條件。如果這點被接受,那為甚麼要這樣小題大作,由能力觀點來看貧窮(以有別於標準的所得基礎評價方式)?支持以能力評價法分析貧窮的理由,我相信有以下三項︰


一、貧窮可以從能力剝奪的角度合理定義。這個評價法的重心是在真正重要的剝奪(不像低所得只有工具性的意義(。


二、低所得以外的因素也會影響能力的剝奪,甚至真正的貧窮(所得並不是產生能力的唯一工具)。


三、低所得與低能力間的工具性關係,隨著不同社會、不同家庭及不同個人而變化(所得對能力的影響依情況而定,且有條件性)(p. 113)。


事實上,年齡、性別、天生才能、殘廢和疾病等這類人際差異因素,使得我們從商品組合得知的個人生活品質相當有限。因此,實質所得對於人們願意珍惜的生活品質和福利的重要成分而言,可說是相當貧乏的指標(p. 104)。


作者認為市場雖然有重要之處,但並非萬能,公共財則可以補足市場機制之不足︰

市場機制的理論基礎是針對私人財貨(像是蘋果和襯衫),而不是針對公共財(像是無瘧疾的環境)。有些情況,供應公共財遠比透過私人市場要好得多(p. 158)。


「公共財」凌駕市場機能的論點補充了由社會來供應基本能力——像是基礎醫療和基本教育機會——的正當理由。如此,在支持公共協助、提供基礎教育、醫療設施,以及其他公共財(或準公共財)方面,效率的考慮便補充了公平的論點(p. 159)。


能力觀點檢視的範圍廣泛,在制定政策時,應該有怎樣的優先次序,作者認為,並沒有先驗通用的指南,而是透過公共討論,尋找出合適的方向︰

在民主的檢驗過程中,大眾利益有很好的機會可以擊敗既得利益團體的那些看似生動活潑的主張...... 再一次地,一種自由(此處是政治自由)可以被看成有助於其他類型自由的實現(特別是像經濟開放的自由)。


公開批評討論是良好公共政策的一項重要條件,因為市場的適當角色和界限無法基於某些一般準則,或某種全面包含的態度,而預先決定;這些準則或態度不是把所有事情都置於市場之下,就是完全否定市場(pp. 152-153)。


關於民主的重要,作者用了一整章(第六章)來說明,並駁斥了各種否定民主的說法。其中提到民主與經濟的關係,頗為值得留意︰

政治自由及公民權力的工具性角色可以是非常重要,但是經濟需要與政治自由之間的關連可能也有其建設性的一面。基本政治權利的運作更有可能不只是對於經濟需要做出政策反應,而且「經濟需要」本身的概念化,包括理解,可能必須運用這些權利。事實上,我們可以主張,對經濟需要為何——它們的內容及效力——的真正瞭解必須要有討論及意見交換。政治和公民權利,特別是那些跟保障公開討論、辯論、批評和異議有關的權利,是造成理性選擇的中心部分。這些過程對於價值與優先順序的形成而言是重要的(p. 187)。


沒有經過討論與了解怎能知道社會的需要是甚麼呢,政策的「合法性」又從何而來呢。這本來是很簡單的道理,偏偏有人藉詞蒙混,以致作者也要費心反駁謬誤與詳加說明,看來有點令人無奈。作者以女性的例子說明,公眾應該是政策主動的施為者,而非僅為被動的接受者︰

將個人視為會體驗且享有福利的實體,是一項重要的認知。但若僅止於此,無異是以一種狹隘的眼光來看女性身分。於是,瞭解施為所扮演的角色,是將人視為負責任者的關鍵︰不論健康狀況如何,也不論是否採取行動,及能夠選擇的行動方式為何。因此,我們——女性與男性——必須對行為負責(p. 228)。


自由,也是一種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