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黑龍江

看完了《黑龍江》,是作者沿黑龍江由源頭至出海口的旅遊誌,談及途經地點的歷史、自然、經濟與生活。書中起點是蒙古境內蒙金摩利,在克魯倫河與鄂嫩河附近。之後作者來到接近蒙古、俄羅斯與中國三國邊界達呼爾,講述鶴引起三國科學家合作。

作者在俄國貝加爾湖西部的伊爾庫茨克再度展開行程,提到成吉思汗子孫的征服如何影響俄羅斯,哥薩克為皮草向東,帝俄對北太平洋的探索。下一地點是因果達河的赤塔,布里雅特人是此地主要民族,後來捲進俄羅斯帝國與滿洲勢力的擴張,以及帝俄崩解後的俄羅斯內戰。東西伯利亞也是帝俄流族地,當中1825年反對新君尼古拉一世的十二月黨人,後來在赤塔建立農人社群。

尼布楚以帝俄與清朝締結條約之地聞名,實際則殘破髒亂,作者在這裏看到因礦業浮華一時的布廷宮,也短暫坐了幾小時監獄。早期俄羅斯東征史充滿暴力,但俄國歷史卻總是說過程開明而和平,原因多少與南方的中國人有關。十七世紀中,俄屬哥薩克人在尼布楚建立堡壘,但在黑龍江地區擴張時被清軍擊退。俄國向清朝取得貿易特權,以哥薩克人放棄滿洲北疆據點為交換。

在前往阿爾巴濟諾途中,作者遇見當年清軍攻擊哥薩克人的阿爾巴濟諾古堡。有部份哥薩克守軍向清軍投降,移居北京,其後代曾到訪這古堡拍照留念。在史達林統治時期,西伯利亞哥薩克人受嚴重逼害。

在十九世紀,西伯利亞被幻想為俄國救贖的來源,像是美國的西部。海軍將領尼維斯柯探勘黑龍江,在黑龍江出海口建立據點,並宣稱俄國領土擴張至黑龍江流域與庫頁島。1854年,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夫多次率軍佔領黑龍江右岸老爺嶺以東大片地區。當時清朝無力抵抗,在1858年簽訂璦琿條約承認既定事實,東韃靼就這樣變成俄國的濱海區。

璦琿現稱黑河,與俄國的海蘭泡隔江相對。依作者到訪時所見,黑河顯然比海蘭泡繁榮。海蘭泡意為「喜訊」,由穆拉維夫紀念自己的征服行動命名。1900年義和團拳亂,俄軍經過海蘭泡,屠殺市內華人,數以千人被殺,後來稱為黑龍江事件。時至今日,海蘭泡經濟上依靠中國工人,但市內俄國人與中國人的關係仍舊崩緊。

跨西伯利亞鐵路經過碧洛比詹,此處是史達林在1928年建立的猶太自治區,曾在短暫和平中帶來猶太文化復甦,但1948年史達林打壓猶太文化,一直至蘇聯消失。碧洛比詹以東二百里是伯力,兩城之間的公路由普京主張建設,象徵俄國連結,但主要使用者是黑幫。伯力在俄國稱為哈巴洛夫斯克,以開通黑龍江的哥薩克人命名,在黑龍江大河曲。二十世紀之交的伯力是多元族裔之地,孕育「跨阿穆爾派」文化運動,投入對東方的研究,並找到女真人在此地的紀錄。1923年落入蘇聯統治後,伯力不再兼容,跨阿穆爾派研究成果被摧毀。

經過烏蘇里江河口的魚類、老爺嶺森林南北交界的生態後,作者來到黑龍江河口附近的尼柯萊夫斯克,由當年勘探當地的海軍將領尼維斯柯命名。這座城最初被寄予厚望會成為國際商貿中心,但河段滿是沼澤、冬季缺乏遮掩、每年七個月冰封等情況,讓俄國人將注意力轉向南方的海參崴。尼柯萊夫斯克變成運載罪犯往庫頁島的中途站,同時依靠漁業支撐,近年一直走向衰敗。

最後作者提到在伯力遇到一名參與過珍寶島事件的老兵,1969年3月,關係惡化的中蘇兩國為烏蘇里江上沙洲珍寶島衝突,蘇聯其後對事件隻字不提,老兵覺得難以接受。俄屬遠東有人認為,假如俄羅斯可以佔領克里米亞,中國未來也有一天可以奪回黑龍江以北的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