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 星期四

思考不過是一場即興演出

看完了《思考不過是一場即興演出》,主題是心靈深度是錯覺,心智只是即興解釋當下,並努力與過去的想法與行為一致。人們對自己知識、動機、欲求、夢想的言語說法,是一種不可信的即興表演。

人們感覺自己可以掌握整個世界是錯覺,對世界的心智圖像有許多矛盾與漏洞,每次只看到狹縫的世界,閱讀時一次只看見一個詞。當視線被固定時,大腦會不停尋找可產生判讀的新材料,如果找不到,影像會徹底消失。人們以為自己看到充滿細節的世界,但對感覺世界的經驗充滿漏洞。人們有能力挖掘外在世界的細節,不代表可以只看一眼就可以掌握所有細節。

即使是對自己心中的想法,都是對自己身體狀態的解讀,以決定同一種混亂思緒是傷痛或雀躍。人們根據環境中哪個詮釋最合理,決定生理狀態屬種哪種情緒。情緒不是內在世界的真實存在,而是創作行為,在當下編造出解答。如果陷入心靈深度的錯覺,以為情緒不是即興解讀,而是傳遞內在世界的可靠訊息,就較難處理負面的思考模式。問題不在於心靈深奧難以理解,而在於根本沒有深奧的心靈。

對於自己的選擇,也是在做出選擇後才編造解釋,在思考那一刻才由左半腦的解讀者塑造出來。人們可以輕鬆編造出有說服力的說法,來解釋自己不曾表達的意見,就如同自己真正表演過的一樣。在被問及選擇某項事物時,人們多會集中在支持的理由,而在被問及反對某項事物時,人們多會集中尋找負面的理由,這會讓同一群人在不同語境下有時偏向冒險,有時卻偏向迴避風險。人們的行為不是顯露內在自我,只是為面對當下挑戰,因時制宜與隨機應變的結果。

作者以思考週期四項原則說明心智運作方式︰一,注意力是詮釋的過程。大腦一次只能鎖定一個目標,創造一種意義模式;二,人們唯一的意識經驗,就是對感覺資訊的詮釋。人們知道大腦對世界的詮釋,但無法意識詮釋的「原料」與過程。三,所有意識思考都涉及對感覺訊息作有意義的詮釋。人們無法意識「非感覺訊息」,但可以意識到「非感覺訊息」的「感覺結果」,包括來自自己身體的感覺。四,延綿的意識就是一連串想法,對感覺訊息賦予意義所產生的不規律思考週期。

人們一次只能意識一件事,而大腦是由上千億神經細胞組成的網絡,透過電化學脈衝交流,意味著大腦做的幾乎每一件事都無法意識。人的意識只限於察覺人們對感覺世界的詮釋,回報大腦的解讀。思考起起伏伏,但感覺平順,理由是大腦想讓人知道世界實際的樣子,而不是自我機制如何運作。有意識的是思考結果,無意識的是思考程序,是一種思考的兩個層面。

尋找意義是每個思考週期的目標,尋找意義就是尋找貫穿的條理,永遠不會完整,需要不斷質疑與討論。大腦運作時依循的是先例而不是法則,每個思考週期透過改造與轉化過去相關思考的遺緒,以理解當下關注的資訊,其結果又會成為未來思考的原料。心智是平的,代表任何「牢籠」都出於人的想像,也能用想像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