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2日 星期一

Loneliness

看完了Loneliness,講述孤獨會帶來甚麼身心與認知影響。作者研究年輕人發現,平均而言,感覺孤獨的人獨處時間不比其他人長,外觀上與其他人吸引力差不多,高度、體重、年齡、教育與智能也類似,社交能力廣泛而言也不比人差,只是感到孤獨讓人較少機會表現社交技巧。

作者指孤獨有三個面向︰一是先天對社交需求的傾向,有人天生對遭社交排斥很敏感,也有人社交需求較少;二是感到孤立時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也就是各人在孤獨時影響情緒的程度有所不同;三是如何看待他人及預期他人會有甚麼反應,在不開心與感到威脅時這種認知能力會受到影響。故此孤獨既受先天也受後天影響。能適當調節、社交生活滿足的人,表現與接收的社交訊號也會與周圍環境更融洽和諧,作者稱這種各人互相影響的現象為co-regulation。

孤獨感是在社會關係不足時,身心與情緒警示我們要作出行動的反應,因此會對各種社交訊號更為敏感。然而這種反應帶有恐懼的感覺,令我們在接受社交訊息的準確程度下降。當我們長期處於孤獨,更為敏感卻較不準確的感受,會令我們更容易悲觀看待社會預期,並阻隔自己免於負面批評及為人拒絕。這種負面循環會令我們更自我防衛、與人保持距離、作出尖酸的行為。這會加強我們對社會預期的悲觀印象,其他人也會遠離自己,令情況更為難過。

處於孤獨會減少自我調節與執行控制的能力,令人較易做出不顧後果的短視行為。孤獨雖然在實驗室中社交表現不比他人差,但在現實中卻因自信不足與自我形象低下而無法適當發揮。

作者指人類傾向以互惠利他行為加強社會聯繫,並在處於孤獨時在生理上感到痛苦,可令我們祖先生存機會更大。自私的基因假如令個體只顧自己就不能繁殖,個體的成功與否需要超越自私並顧及他人,發展成截然不同的社交大腦與社會動物。

心理學家詢問人們「你是誰?」這問題,整理出人們的答案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1. 個人,內在自我,即與他人的個人特徵。

  2. 社交或人際關係的自我,即與親近的人相處那自己,生活中沒有他人這就不會存在。

  3. 集體自我,即更廣泛社會身份,在日常生活經驗較少出現,與更大社會團體的聯繫


人們的特質不是由基因命定,在不同情況下人們會有不同表現。在不同時間面對不同的人,人們有時會感到孤獨,有時不會。

作者提到孤獨並不等於抑鬱,雖然兩者有相關之處,但孤獨較像是缺乏社會聯繫時的警示,以推動人們離開現時狀況,抑鬱則更像是拉力,將人拉向表現低調,以向他人表示自己沒有威脅。

現時找到孤獨影響健康的可能途徑有五,包括︰

  1. 孤獨令人較易作出不健康行為,尤其是中年人士及老人,如飲酒、偏食、較少出外散步等

  2. 孤獨在中年後會令人遇上更多壓力事件,可能是因為長期孤獨耗費心神令控制能力減少,令人們更易出錯

  3. 孤獨令人在解讀日常經驗時偏向負面,也較易以悲觀與逃避態度面對問題

  4. 孤獨帶來需要回應更多壓力的生理變化,包括壓力荷爾蒙水平較高、持續發炎、改變心血管系統等

  5. 孤獨使人較難得到休息回復,較難入睡,日間疲勞增加,睡眠質素下降


人類大腦演化可以三層分類來說明︰最內部的腦幹由爬蟲類到人類都有相似功能,控制基本生命功能如心跳、消化、呼吸;腦部中間則處理更複雜事務如愛與後悔,需要時會與腦幹及腦皮層合作;腦皮層由額葉處理最複雜的問題。這種分層機構令我們有需要時可以迅速以反射動作回應刺激,也可以作出更複雜的深思熟慮、漫遊不同時間想像並作出差別細微的決定。正是腦部這複雜而有時互相矛盾的系統,令人類對社會聯繫感到雀躍,對孤獨感到沮喪。

人類對社交的聯繫需要,也是體內化學運作的一部份。作者指oxytocin這種大腦分泌物會在人們與他人聯繫感到愉快時分泌,oxytocin會降低血壓與壓力荷爾蒙水平,減少壓力反應,鼓勵人們在往後繼續社會交往。

在與他人交流中了解他們如何不需要仔細考量,偵測與解讀他人舉動在神經系統中已有基礎,不需要意識介入。然而孤獨帶來的恐懼會令意識介入這種偵測與解讀,令本來無意識的流暢行動變得不自然。

孤獨使人傾向保護自己免於潛在的社交危機中,較少真心關懷他人的想法與感受,並長期處於自我中心的偏誤解讀意義中。長期孤獨的人傾向抱有犬儒世界觀,以無數理由辯解為何努力不會有回報,任何人際關係最後都會失敗,以至對他人缺乏同情與接納,最後令他人拒絕與孤獨的人交流,造成自我實現預言。孤獨造成的失調容易令人走向極端,不是缺乏反應被動地承受痛苦,對自己受到不公平不發一言,就是過度反應對小事大吵大鬧。

各國調查指人們在三年內快樂程度改變的因素主要有三︰社交聯繫、家庭收入與年齡。三者增加都會令人更快樂,但家庭收入增加只在一定範圍內令人更快樂,超過後就沒有太大效果。剩下可以由意志改變的,就是社交聯繫。

滿足社交需要比滿足食慾等身體需要不同的是,社交聯繫需要的不是專注於缺乏帶來痛苦,而是要走出去與他人互相交流。作者對如何改變提出幾項建議︰以簡單的行為開始,限定目標,不要事先有過多假設;行動計劃需要與自己的技能、知識、興趣相關;要有現實的預期,避免遭他人趁機利用;決定人際關係中適當的強烈與親密程度;相信人際關係可以互相合作越來越好。

作者再次提到有關孤獨的三項重點︰

  1. 孤獨令人需要更多正面訊號去相信他人

  2. 孤獨令人傾向批評

  3. 孤獨可使人消極與逃避行事


最後作者指與他人連結是個人與社會創意與動力的泉源,讓我們更能發揮自己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