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4日 星期五

人類大歷史

看完了《人類大歷史》,涵蓋由智人出現至現今世界的歷史,範圍廣泛,內容也較精簡。整本書主線是智人三大革命︰認知革命、農業革命與工業革命。

人類腦部較發達並以直立行走,因此婦女婚娩會較為困難,令人類成為早產兒,也需要更好的社交技巧,依靠其他家族成員共同養育母子。懂得運用火則令人類能烹飪,令小麥、水稻等的營養能夠為人類吸收,食物也更容易消化,人類就能減少牙齒、縮短腸道,將能量發展成更發達的大腦。

考古學發現以往人類並不是只有智人一種,其他人類,包括尼安德塔人,似乎都是被人類趕盡殺絕而消失。作者認為智人的優勢就在於能夠討論虛構的事物,如傳說、神話、神、宗教等,令人數遠超於日常交流可及的智人團體可透過這些虛構故事聯合。作者稱這種優勢為認知革命,令智人能更大量傳達關於身邊的資訊,執行複雜計劃;大量傳達關於社會關係的資訊,令團體更大、更有凝聚力;傳達關於社虛構事物的資訊,可令大量陌生人合作,並加快社會行為創新。

狩獵採集社會的智人需要了解周遭動植物、各種物品、自己的身體與感官、環境變化、如何有效率運用身體等,有高超心智能力的人才能生存,很可能當時智人的腦容量比現在更多。狩獵採集社會的智人工作時間較現在少,食物種類較多樣,但也需要面對較高的幼兒死亡率。他們信仰泛靈論,認為每一事物都存在靈,人類與其他靈之間沒有高下之分,世界並不會為人、任何生命或特定的靈而運轉。

人類祖先並不是那麼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狩獵採集與農業社會的智人都令物種出現滅絕浪潮, 作者說智人是造成最多動植物的元兇,人類可稱為「生物學有史以來最致命的物種」。

農業革命使智人定居於一處,以馴化的物種為生。作者指農業革命並沒有令每個人的生活變好,更像是一場騙局︰農民過著比探集者更辛苦、更不滿足的生活,飢餓與疾病更為頻繁,得到更多食物只是造成人口爆炸,農民受到統治者與菁英階級剝削。農業革命是奢侈生活陷阱的故事︰

人類一心追求更輕鬆的生活,於是釋放出一股巨大的力量,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但衍生的結果並沒有任何人料想得到,甚至也不是任何人所樂見的。並沒有人在背後操縱農業革命發生,或是意圖讓人依賴穀類為生。一開始只是各種小事,主要就是希望吃飽一點、生活安全一點,但最後累積引起的效應,就是讓遠古的採集者開始花上整天的時間,在烈日之下挑水務農(p. 106)。


城市與國家這些人數眾多的組織能團結依靠的是虛構的秩序,對外統治者會宣稱這種秩序絕非虛構,是客觀的現實,或是偉大的神或自然律所創造。想像秩序與真實世界結合,塑造了人們的欲望,並存在於人與人的思想連結中,令人們覺得這種想像秩序並非虛構,不論這秩序是宗教、民主或是資本主義。
官僚制度為有效、準確、方便而創制了文字及編目、複製、檢索工具,文字逐漸改變人類思維與看待世界的方式,過去自由連結、整體的思考,由分割思考、官僚制度所取代。

大型人類社會從未真正免除歧視,歷史上偶發意外令部份群體取得既得利益,並世代延續改良,形成不同的階級制度。甚麼是生物學上的不同,甚麼是虛構的差別,作者提出一條經驗法則︰「天賦自由,文化禁錮」。生物學上可能做的事非常寬廣,只要有可能的事,就是「自然」,只是人藉文化來禁止。為甚麼農業革命後人類社會普遍為男性主導,雖然有肌肉理論、流氓理論、父權基因理論等假說,但它們各有可議之處,現在還是沒有很具說服力的答案。

作者指人類文化總是充滿矛盾,不同想法才能令人思考、批評、重新評價,一切要求一致反而會導致呆滯。但作者也提出人類歷史似乎有一大方向,也就是文化趨於融合,到西元前一千年開始更出現三種可能達到全球一家概念的秩序︰經濟貨幣秩序、政治帝國秩序與全球性教派的宗教。

貨幣秩序以信任為基礎,金錢是有史以來最普通、最有效的信任系統,重點是他人相信金錢有其價值,就會令我們都相信金錢有價值。金錢萬物可換的特質可能會變成沒有人性的系統,令我們不信任任何人,只相信金錢,破壞人的價值與親密關係。這時又會有對抗力量出現,希望保護社會、宗教與環境不受金錢奴役。

帝國是指多民族與領土不斷擴張的政治秩序。在歷史上帝國一直是全球最常見的政治組織形式,帝國政體也相當穩定,被征服民族通常慢慢被帝國消化,最後自己的獨特文化消失。帝國同化文化的過程包括統一法律、文字、語言、貨幣等,令思想、人口、貨物、技術更快傳播。帝國傳播共同文化也能加強其統治正當性,宣稱其征服會為被征服者帶來好處。

作者將宗教定義為建立在超人類秩序之上的規範及價值體系,若宗教想要將各異的人類收歸其下,其超人類秩序也必須普世皆同,不論地域時空,並堅定向所有人鼓吹這種信念。由泛靈論走向多神教使人類由眾靈之一變成著重人神關係,將神與人類的地位都提高;由多神教走向一神教普遍則令教徒更狂熱、更熱衷傳教,認定只有自己看到完整的真相,甚至會以暴力消滅其他競爭對手。然而,即使是基督教也不能完全消滅善惡二元論、多神教義與泛靈信仰的影響,宗教學上稱這種同時擁有不同甚或矛盾的思想為綜攝(syncretism)。

在現代也出現了新的自然律宗教,當中人文主義宗教崇拜的是人性,根據人性不同定義可分為三類︰自由人文主義認為人性存於每個人心中,最重要是保護人的內心自由;社會人文主義認為人性存於智人整體中,最重要是保護每個智人平等;進化人文主義認為人性可退化與進化,最重要是保護人類避免退化,並鼓勵其進化成超人類。

談及歷史走向時,作者提醒越是知道當時情況的人,也就是當代的人,越是看不出歷史走向。事後看來無可避免的事,在當時看來總是不太明顯。未來歷史走向會如何,我們現在無法確定,瞭解歷史是為了拓展視野,明白現在種種並非「自然」,也不是無可避免。

科學革命令人類承認自己的無知,沒有想法是不可挑戰;以觀測與數學為中心,收集數據、分析、形成理論;運用科學理論取得新能力,尤其是在技術上。隨著科學解決各種過去以為無法解決的問題,人類開始相信只要取得並應用相關知識,所有問題都能解決。

科學革命與帝國及資本主義有重要關聯。現代科學與帝國都是源於一種不滿足,遠方有甚麼事情等待人類探索。在建立現代帝國時,有關殖民地的各種科學也隨之興起,既是為了實際管治需要,也是為了改變帝國子民思想,令帝國的統治合理化、正當化。帝國與科學密切合作令整個世界大為改觀,甚至創造我們用以判斷世界的意識形態。

在科學革命與進步的概念出現後,人類相信未來一切會變得更好,「信用」這種金錢概念流行,經濟規模大為擴張,令人類能預支未來投資於現在。財富可通過再投資創造更多財富,也推翻傳統財富與道德對立的概念。資本主義原則開始超越經濟範圍,變成一套倫理,認為任何事都需要依賴經濟成長。這種認為經濟可以不斷成長的想法,正是由科學帶來的技術進步引起。資本主義著重獲利,卻無法保證利潤以公平的方式取得,或以公平的方式分配,冷漠與貪婪令資本主義造成數百萬人的災難,例如奴隸貿易與飢荒。

作者指工業革命的核心是能源轉換的革命,可供使用的能源方式大為擴張,並因此可以取得過去無法運用的原料。工業革命最重要的是第二次農業革命,種植、農藥、肥料、保存、運輸技術都大為提升。動植物也遭到機械化,變成巨大生產線上的配件,動物的社會與心理需求則受到漠視。

現代資本主義運作需要不斷提高產量,也需要有人消費這些產品,引起一種新的倫理觀︰消費主義,鼓吹人們應盡力消費,即使過度購物也在所不計。作者指資本主義與消費主義結合形成一種現象︰有錢人的指導原則是不斷投資,其他人的指導原則是不斷購買。

工業革命令人類的生活大為改變,人們現在要跟著時鐘的時間行事,家族與地方社群崩潰,由國家及市場取代,人類變成互相疏遠的個人。市場與國家為加強人們同舟共濟的情感,塑造出兩種想像的社群︰民族令人們想像成同一國家的同胞,消費大眾則令人們想像成有共同消費習慣與興趣的同夥。
現代社會相較於之前的社會和平,作者認為有四大因素影響︰核戰末日威脅促成了和平主義;和平主義令貿易成長;貿易成長使和平更為有利,戰爭的成本更高。

作者指難以認定現代人類是否較快樂,雖然物質條件大為改善,但家庭崩潰、社會失調,兩相抵消,可能令現代人不比以往人類快樂。也有學者認為人類生化機制總是設法保持恆定,即使再多刺激,過些時間就會回後正常。每個人的恆定基準與變動範圍都不一樣,有些人可能天生開朗,有些人則性格悲觀。人類是否快樂,也與是否覺得生活有價值與意義有關。佛教則認為不快樂在於過度著重自己的感受,對感受不斷貪求會帶來痛苦。

未來作者估計智人可能以三種形式超越自然選擇過程︰生物工程、半機械人與無機生命體。未來會怎樣往往難以想像,但現在則會影響未來,因此人類必須考慮「我們究竟希望自己想要什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