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言語意味著甚麼

看完了Bourdieu的《言語意味著甚麼》。作者認為,語言離不開社會,語言交換則是一種經濟交換︰

語言交換——發出者與接收者之間建立於編碼與解碼的基礎之上,且因此依靠一定規則或創造力以進行的一種交流關係——也是一種經濟交換。它形成於生產者與消費者(或者市場)之間一種特定的象徵性權力關係中,其中生產者賦予了一定的語言資本,而消費者,則有能力獲得一定的物質的或者象徵性的利潤。換句話說,言說並不僅僅是需要被理解和破譯的符號(除了在特別的情形中);他們還是財富的符號,意欲被評價和贊美;也是權威的符號,意欲被相信和遵從(pp. 49-50)。


由此,語言不單是溝通工具,也是社會差距的一種表現︰

應當把語言的社會用途的特殊社會價值歸功於這一事實,即它們趨向於被組織到差別(在韻律與發音之間、在詞匯與句法之間的差別)的系統之中,這種系統按照區別性偏離的象徵性秩序,再生產了社會差別的系統。講話就是要佔用一種或另一種表達風格,這種表達風格通過使用而得以建構起來,並且以其在風格的等級制度中的位置為客觀標誌,而風格的等級制度則顯示了相應的社會群體的等級。這些風格,這些既進行分類又被分類、既劃分等級又被劃分等級的關於差別的系統,成為佔用它們的人們的標誌(pp. 32-33)。


一個社會階級的身體魔力特徵,決定了作為一個階級發音特點的聲音特徵的系統。最常用的發音部位是嘴巴所進行的所有動作的基礎(不僅在說話中,而且在吃、喝、笑等動作中),因此也是身體魔力的一個組成要素,它暗示著講話的整體發音方面系統性信息。這種「發音器風格」,一種被「肉體化了」的生活方式,就像整個身體的魅力一樣,把發音特徵...... 焊接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並且必須被作為整體來對待(p. 75)。


而言語的象徵性權力也來自於社會︰

詞語的權力在於這一事實,即它們並非僅僅是代表作為這些詞語的「傳達者」的個人而宣佈出來的,授權的發言人只能使用這些詞語以作用於其他能動者,並且通過其他能動者的行動,作用於事物本身,這是因為,在他的言說中集中了包括了群體所累積的象徵性資本。......根源於群體通過努力累積起來的資本,其有效使用從屬於一整系列的社會條件,正是這些社會條件界定了社會巫術儀式。為了使施事話語成功所必須滿足的大部分條件,落到了言說者之適合性的問題——或者,更確切地說,他的社會功能——和他所說話語之功能的問題上(p. 87)。


權威話語的特殊性在於,它不僅需要被理解(在某些時候它雖然沒有被理解但是仍然具有力量),而且它僅在被認可為權威話語的時候才能發揮其特殊的效果。這種認可...... 只是在特定條件下以一種被認為理所當然的方式給予的,也就是說,這些條件界定了合法的用法,它必須由法律許可這樣做的人說出...... 它必須在合法的環境中說出,也就是說它必須在合法的接收者面前說出;最後,它必須按照合法的形式(句法、語音,等等)說出(pp. 88-89)。


通過依法指定的影響(貴人理應行為高尚),制度儀式產生了最為「真實」的效果,被指定者感到有義務奉行其定義,奉行其功能性的地位。指定的繼承人...... 被整個群體...... 如此認識和對待,而且這種區別和不同的對待只會鼓勵他實現其本質,使其行為與其社會本質相一致(p. 103)。


毫無疑問,制度行為所產生的真正奇蹟在於這一事實中,即它們努力使被神聖化的個體相信,他們的存在是正當的,並且他們的存在具有某種目標。但是,由於象徵性權力根本上的變動、差異以及區分的性質,通過一種詛咒,隨著傑出階級上升為存在,作為其不可避免的對立面,其補充階級則滑落到虛無或者最低級的存在(p. 110)。


言說與現有社會秩序的關係︰

異端批判的推動力量遭遇了正統觀念的阻礙力量。受支配的個體與話語和意識聯合起來...... 因為除非他們對社會秩序的分類看法提出質疑,他們就不能把自己建構成為一個獨立的群體,動員起他們自己或他們自己的潛在能力(p. 127)。


與此相對,佔據支配地位的個人...... 努力通過一種充滿了常識的簡單而透徹的話語,來普遍施加由這一世界所強加給他們的明顯性和必要性的感覺;因為對他們來說,讓事物保持其所是的樣子是符合他們的旨趣的,他們試圖以一種非政治性的話語來破壞政治,這種話語是通過一系列中性化措施或者更有效地,是通過否定措施生產出來的;這種否定尋求把信念恢復到其最初的無知狀態,而且由於其生產的目的就是為了使社會秩序自然化,因而總是借用自然語言(p. 128)。


這不難令人想到作者晚年反對新自由主義的著作與行動。

依作者的看法,從語言學自身研究語言並不足夠︰

當奧斯汀(還有他後來的哈貝巴斯)以 為自己在話語自身之中——就好像是在言語的具體語言物質之中——找到了話語有效性的關鍵時,他以一種最為成功的方式表現出其所犯錯誤的本質。通過試圖從語 言學的角度理解語言表達的力量,通過在語言之中尋找隱藏於語言慣習的邏輯和有效性之中的規律,人們往往會忘記,權威是來自語言之外的…… 語言至多也只是代表了這種權威,表現了它,並把它象徵化了(p. 86)。


書中第三部分說的是學術話語怎樣以中立的外觀影響社會,因為太學術,就不說了。

在註釋裏看到兩本可能不錯的延伸閱讀︰

Distinction :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 Pierre Bourdieu ; translated by Richard Nice. London :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84.

The political el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theory / Gunnar Myrdal ; translated by Paul Streeten. London : Routledge, 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