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下流社會

在那裏借了本《下流社會》來看,聽過書名就拿來消閒那樣。

本書其實不太好看,用了很大篇幅來報告數據,但解釋數據方面沒甚麼特別。

作者認為婚姻有階層的特性︰

實際上,婚姻不就是將階層大致相同的人結合在一起。雖然說是個人的,自由的,但原本就沒有和不同階層的人認識的機會,即使認識了,也沒想過要把對方當作是戀愛、甚至結婚的對象,這是普遍的現象。......為甚麼呢?因為所得、職業、學歷、興趣等等,造成階層的不同,階層不同,話題也就不同。不管對象是多麼好的人,要結婚的話,這些都是問題(p. 179)。


本書說,態度對成敗有很大影響︰

溝通能力的高低,對於年輕人的勝利組或失敗組意識有很深遠的影響。溝通能力好的人,比較容易找到工作,比較容易有高所得,容易擁有得天獨厚的婚姻,因而成為較高階層的可能性,相對來說也比較大(p. 200)。


其他方面的分析大概也是那樣子,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說完等於沒說,原因之一可能是書中那一堆研究的分析單位都是個人,也就是假定個人意識對自己的命運有很大影響,反過來說環境會影響個人意識的部分,很少。

還有就是研究裏分辨「高」、「中」、「低」的條件本身就有點奇怪,本書是以「階層意識」來將樣本分類,也就是依主觀認知,而不是客觀條件來分類。這樣的分法,「上」的人當然會是有自信(或自大)的一群,然後說「高」的人普遍溝通能力較好,又由此推論說「態度對成敗有很大影響」,不過是文字遊戲而已,說是圖圖主義也不為過。

這樣書底裏「下流人 = 一群看不見未來,逐漸喪失積極性格的中產階級」一類描述,幾乎是毫無說服力可言。誰會對不會有回報的遊戲積極呢,會才怪呢。

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低IQ時代

看了大前研一的《低IQ時代》,作者還是繼續有不少點子帶出來討論。

書中說了許多日本社會缺乏集體智慧的例子,比如政治︰

現在日本輿論形成的模式,有越來越糟糕的傾向。當有一個主流意見浮上檯面的時候,大家非但不去斟酌其中的涵意,還一起醞釀詭譎的氣氛拱出反對的意見。


……最糟糕的是,大家都捨棄意見,而把應該歸類為國民感情的情緒反應當成了輿論,甚至連政治家的一舉一動都明顯是在迎合這些輿論。


這就是愚民政治。我只能說我們現在實行的不是民主政治,而是蠢蛋政治,或是眾愚政治。政治走到這個地步,「低IQ社會」總算是真正竣工了(p. 49)。


作者批評日本人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偏差值教育之下,日本人喪失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思考如何讓事情順利進行的能力,從日本人的腦袋裏消失了。


說得具體一點就是,腦袋沒有思考的過程,只想知道答案。如果所獲得的答案是「有危險」,立刻深信不疑。真的很遺憾,現在日本人的遺傳基因中,就是沒有「行動導向」的基因(pp. 128-129)。


總而言之,日本人就是「不思考」。因為不想思考,所以將一切都丟給別人的傾向就特別強。


投資理財丟給投資專家,孩子的教育丟給學校,政治丟給政治人物,食品安全丟給政府機構和企業。「全丟出去」就是自己所做的唯一決策。這就是現在日本人大家都一致相同的心理狀態(pp. 136-137)。


政治討論也就成了是非題︰

政府總是這樣,不先討論解決問題的對策,就突然把「道路公團民營化」、「郵政民營化」、「廢止暫定稅率」丟出去,問人民「是贊成還是反對」。人民就因為政府的這種做法,就甚麼都不思考,只單純回答「我是YES」或者「我是NO」。


但是由於少了中間的解決對策,也就是少了中間討論政策的過程,贊成或反對者吶喊聲的大小、政黨的顏色、形勢的有利不利,就成了大家判斷的基準。結果就等同甚麼都沒有思考(p. 165)。


作者認為,教育改革是提升集體智慧的第一步︰

常把各種問題當成是自己的問題,或是常假設自己置身在別人那種立場時又會如何應對的思考模式其實是非常重要的。能夠這麼做的人,在這個時代一定倍受重視,長大之後在全世界更是通行無阻。誠如我在這一章一開始所說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製造今後可以有飯吃的人」。所以首先要讓孩子具有「社會性」,最後再讓孩子有最起碼的「謀生能力」。


前者是義務教育(國高中教育)的任務,後者是大學(高等教育)的職責(p. 299)。


從以前我就經常說這句話,所謂「謀生能力」指的就是「三種神器」。即「英語能力」、「金融素養」、「IT知識」(包括應用IT知識所做的邏輯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等)。這三項就是謀生的必備武器。學生在大學時代就必須把三種神器磨得閃閃發光。換句話說,如果一所大學無法讓學生擁有這三樣最基本的武器,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如果還要再加一項,那就是「領導力」(pp. 302-3030。


同意與否也好,這是作者的看法。作者提出現代人的教養與古代不同,現代人應該掌握對世界有貢獻的知識︰

以前有教養的人之所以能夠獲得他人的尊敬,是因為他們精通一般人所不知道的世界、擁有高品味的嗜好等。文學、音樂就具有這些特性。但是現在,社會的貢獻度、環保問題等重要性已經高於這些通識涵養。


……現代有教養的企業人的條件,就是必須時時提防全球化經濟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如果要享受全球化的經濟成果,就必須要有負起解決經濟成果所衍生出來的各種問題的心理準備(pp. 396-397)。


與其做一個空有知識卻不知行動的有教養的人,不如培養解題能力,而且懂得將知識化為行動能力的人,這才符合世界通用人才的標準(p. 406)。


本書的要旨,就是鼓勵讀者自己行動,對抗集體智慧低下的情況。當然,這意味著這邊讀完以後基本上是沒大得著。

當全球都有人在說全球化下集體智慧越來越低,是不是表示,集體智慧低下才是全球化最需要的條件呢,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