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9日 星期三

Blood of the Celts

看完了Blood of the Celts,以基因分析、考古與文字紀錄推論凱爾特人的歷史。愛爾蘭與威爾斯文是現存凱爾特語最早的文學。海島凱爾特語文學是虛構作品,但描述阿爾斯特(愛爾蘭島北部)與南部的衝突與考古證據吻合。

考古與DNA證據顯示,原始印歐語可能來自黑海—高加索草原,並擴散至歐洲與部份亞洲。石碑證據暗示,原始印歐語顏那亞文化(約公元前3300年)可能經多瑙河進入喀爾巴阡平原,其後在西歐擴散,連結至Bell Beaker考古文化。Bell Beaker文化(約公元前2800-1700)年以倒鐘形杯、銅金冶煉、廣泛分佈與注重射藝為特徵。Bell Beaker在後來凱爾特語與意大利語地區均有出現,可能是兩者的共同祖先,說屬於印歐語系的古歐洲語。

鐵器時代Hallstatt後期(約公元前600-450年)與La Tène考古文化(約公元前450-50年)位置與時代對應於古典時代記載的凱爾特人。凱爾特人是羅馬稱為高盧人的自稱,其語言與布立吞、威爾斯與蓋爾語同系。鐵器時代凱爾特文化受草原遊牧民影響,引進鐵器、鐵劍、馬具、馬車墓葬。La Tène文化獨特之處是戰車與藝術表現。至公元前二世紀,凱爾特人已建立羅馬人稱為oppida的眾多城鎮。

約公元前400-100年,高盧/加拉太人多方擴展,原因可能包括日耳曼人壓逼、人口過多與追求更好生活。部份人向西移至高盧與不列巔,擴展至大部份伊比利亞半島與愛爾蘭島北部大半,部份向東南至希臘、馬其頓、小亞細亞。

自公元前二世紀起,除愛爾蘭與不列巔北部,凱爾特人地區逐漸被羅馬吞併︰山南高盧在公元前81年成為羅馬一省、伊比利亞在公元前19年由羅馬統治、凱撒在公元前52年征服高盧整體、不列巔除北部外在公元一世紀變成羅馬省份。後來的蘇格蘭就是由未成為羅馬省份的不列巔北部組成。

羅馬帝國在410年撤出不列巔,當時當地已基督教化。在五世紀歐洲大陸日耳曼人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與朱特人湧入不列巔,控制不列巔東南部。說布立吞語的凱爾特政體被壓縮至威爾斯與康瓦爾,威爾斯自成一國的概念由此出現。部份布立吞人從不列巔西南移居至今日法國的布列塔尼與伊比利亞西北的布列塔尼亞。

在羅馬時代,愛爾蘭人沒有直接採用拉丁字母,而是以拉丁字母為基礎建立歐甘字母。在後羅馬時代,Cruithin(布立吞人)抵達愛爾蘭東北,當地部族社會逐漸瓦解,各王朝宗族崛起。六世紀愛爾蘭與蘇格蘭在人口、政治、宗教、婚姻上互有交流,比過往認為愛爾蘭Scots消滅了蘇格蘭當地Picts的形象更為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