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 星期二

情緒勒索

看完了《情緒勒索》, 書中情緒勒索是指周遭的人為滿足個人要求,透過我們的珍惜、弱點與秘密,利用親密關係逼我們讓步。情緒勒索六個階段是要求、抵抗、壓力、威脅、順從與舊事重演。當我們不斷受到控制支配,必須對情緒勒索者有求必應,犧牲自我欲求與人格時,就是被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可分為四類型,施暴者、自虐者、悲情者與欲擒故縱者,通常會四類型會互相混合。情緒勒索就像迷霧,令我們失去判斷力,作者提到的三種迷霧是恐懼、責任與罪惡感。在創造迷霧時,情緒勒索者的手法可大致分為︰二分法(好人/壞人、正常/不正常、愛/背叛);病態化,指責我們不依從是不正常、騙人、有問題、愛幻想;聯合陣線,即找我們關心與尊敬的人站在他們一方;負面評比,將我們與某個人比較,藉此貶低我們。

情緒勒索者有將遭人婉拒小題大做的傾向,認為輕微挫敗都需要以激烈手段反擊,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他們當中有從幼年遭遇中一直缺乏安全感者,有童年積習者,有些在過去的挫折中受到衝擊者,有天之驕子總是想要得到一切者。情緒勒索者幾乎自想到自己的需求,經常藉由小技巧取得優勢,但沒想到會對雙方關係造成不可彌補的裂痕。越有「技巧」的情緒勒索者越會將主觀感受的「傷害」放大,藉此報復我們不對他們完全順從,並會認為「這是為你好」。

受到情緒勒索者的「默許」讓情緒勒索得以持續。易於受情緒勒索者的特質有︰極需別人認同、害怕別人生氣、不論如何都希望維持表面平靜、容易為別人負不必要責任、經常懷疑自己能力。受情緒勒索者的特定反應會為情緒勒索者提供練習機會,這包括道歉、爭吵、提出讓步、無法設定界線等。

情緒勒索會奪走我們的自我完整性,讓人失去自尊、影響健康、出賣自己與其他親朋好友。受情緒勒索影響的親密關係不再安全可靠,我們不再分享丟臉、不安、艱苦、正尋求改變的事,以免情緒勒索者藉此貶低自己。

作者在本書第二部介紹如何脫離情緒勒索,也重申以下策略對會用肢體暴力的人不適用。受情緒勒索者必須改變不由自主回應的方式,不斷練習,漸漸改變。作者提議的準備工作有︰與自己簽訂「寫下承諾」合約、複誦「我承受得住」、寫下向情緒勒索者屈服時的感覺、延後決定、以旁觀者角度思考發生甚麼事等。

面對不合理要求可能有三種情況︰要求沒甚麼大不了;要求涉及重要事件,影響我們的完整自我;要求涉及重大決定,讓步可能對我們或別人造成傷害。三種情況應對方式有別,在要求沒甚麼大不了的情況,先要了解讓自己困擾的要素,然後才有意識地讓步,有時需要有條件的YES,製造雙贏的妥協。在要求會影響完整自我時,先評估讓步的影響,了解自己與對方的需求,認清一方面的強逼不能算是愛。

在重大決定中,除了涉及暴力、酗酒、濫藥、賭博、不法行為需要迅速決定外,其餘情況可給自己時間思考對方要求與自己的對應方案。有需要發洩情緒時,作者建議可找一張空椅子,想像成對方,大聲將想法與感覺說出來,避免對情緒勒索者直接發脾氣。向情緒勒索者提出要求前可先多預演幾次,或者用書信方式讓想說的事清楚表達出來。即使現況不允許攤牌,我們也能調整行為策略,不只是屈服或讓步。只有藉著關心自己,做出清楚而不是出於恐懼的回應,我們才能保住完整的自我。

向情緒勒索者陳述事實並固守立場的策略包括︰非防禦性溝通技巧、化敵為友、條件交換與幽默感。非防禦性溝通的例句有︰很遺憾你這麼不高興、這頗有趣、你可以有你的看法、等你冷靜點我們再談、真的嗎?、也許你是對的(即使你不這麼想)等。大聲反覆練習非防禦性語言,直至應用自如。不需要為你自己的決定提出辯護或解釋,不用擔用反應不夠快,可以留片刻安靜沉澱對方的話。要擔當保持理性一方令人氣結,但這可能是改變現況的唯一方法。

讓雙方減少仇恨的方式,是抱持願意學習的態度,詢問對方的建議與資訊,找出兩人都能接受的建議。以條件交換降低情緒勒索,可以排除只有一個人承受改變帶來的壓力這種認知,比較容易被接受,同時消除使我們排斥與他人討論問題的感覺。要注意的是,讓情緒勒索者承諾行為不難,但讓他們實踐承諾就困難許多,需要適當地提醒,隨時保持警覺,讓他們遵守約定。在雙方關係仍算良好下,運用幽默感向對方開玩笑可讓雙方放鬆,回想親密關係時的感受,為潛在爆發場面降溫。

作者建議,在為未來雙方關係下決定後,觀察情緒勒索者三十至六十天,看他們是否對其情緒勒索行為負責、認知並願意學習表達想法的其他方法、承認情緒勒索不是愛的表現、同意彼此溝通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外界協助、認同你有權與他們的想法、感覺行為可以有別而不代表「不好」、承諾放棄使用情緒勒索技倆。

要讓自己不再易於受情緒勒索,作者指,就要改變恐懼感、責任感與罪惡感情緒鏈。要讓自己不再恐懼責難,需要了解自身價值,有自我判斷的能力;克服憤怒的恐懼,要堅持說出住口,站在強勢地位,也可以透過想像與改寫過去場景,或扮演憤怒者的狀態,令自己更堅強;害怕改變可向經驗相似者或外界團體求助,幫助重建自信心;害怕被遺棄時,作者提議每日只用五分鐘專注在這負面思慮,或想像生命中最好的一天。

面對責任感,作者提議先寫下令自己沮喪的要求,然後加上「無論何時何地」這句,對這些要求提出挑戰。對於罪惡感,作者提出可自問以下問題︰你的行為是否出於惡意、殘忍、太過份、對人不敬、吹毛求疵或造成實際傷害?如果全是否定的,有罪惡感就太苛責自己。作者提議,可列出情緒勒索對自己不是事實的評價,再在每項評價後面加一句︰「這是個人意見,與事實不符!」象徵性儀式有很大影響力,例如將情緒勒索者的指控記下,放進盒子再燒掉;故意演練一次完全順從情緒勒索者要求自己會有多荒謬;以故事人物方式寫下自己的情況等。

作者勸告,要對自己好一點,注意傾聽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一旦感到困惑,可尋求諮詢或親密家人與好友支持。要用自己的步調前進,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