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8日 星期一

日本史的誕生

看完了《日本史的誕生 東亞視野下的日本建國史》,作者指出,日本史僅在公元七世紀「日本」這國家建立後才出現,在此之前的日本史,都是廣義的中國史。在漢朝時,日中貿易由漢朝委任的日本大部落獨佔,並與樂浪郡交接。公元57年,「漢委奴國王」遣使至洛陽,公元107年,朝貢的則是「倭國王帥升」,這反映出漢朝委任代表會變更,日本王權仰仗與中國的特殊關係。

東漢末年,軍閥公孫度割據東北,邪馬台國女王卑彌呼成為公孫度指派的貿易代表。公元238年,魏滅公孫氏,翌年卑彌呼使節到洛陽,此事記於<魏志倭人傳>。晉代魏後,邪馬台國於公元266年再次遣使。後來發生五胡亂華,中國軍隊於公元313年從韓半島撤退,地方諸國開始走上自己的路。

作者認為,<魏志倭人傳>是中國作者陳壽受政治因素影響寫成。陳壽由張華提攜,而張華曾在東北任職,因此陳壽不太可能因為缺乏知識而誇大邪馬台國。但<魏志倭人傳>的描述的確不符現實,作者認為,這是因為陳壽在晉朝寫作,為了足以與魏臣曹真曾經在西方吸引貴霜帝國來使相比,故將晉朝開祖司馬懿經營的東北來使邪馬台國,寫成媲美貴霜帝國的大國。《三國志》中沒有<西域傳>,也是出於同樣原因。

邪馬台國的位置眾說紛紜,作者明言根據<魏志倭人傳>的扭曲描述很難確認,但作者也先後提出兩種猜測︰一是在關門海峽附近,二是在大阪灣難波的津。不管如何,邪馬台國與倭諸國都是貿易城市,當中也有以華僑為主的「國」。遣使至中國的邪馬台國並不是王國,更像是各貿易城市聯盟的代表。

作者指出,七世紀《日本書紀》提到之前的天皇事跡並不全然可信。河內王朝仁德天皇的事跡,可見於中國南朝《宋書》<蠻夷列傳>在公元478年的倭王書信,提到其祖武力征服各國,並向韓半島進軍,於公元369年受到百濟承認。

《日本書紀》提到公元591至628年由女王推古天皇統治,但這與《隋書》<東夷列傳>的記載有矛盾,<東夷列傳>指當時倭王為多利思比孤,是一位男王。公元609年,隋朝使者裴清出使倭國,所見亦為一位男王。作者認為,這可能與《日本書紀》由天武天皇下令編纂,而天武天皇之父舒明天皇奪取倭國背後有黑暗內情有關。

公元630年唐滅突厥後,倭國先後四次派使者遣唐。與下一世紀有別,這時的遣唐使不是為了學習中國文化,而是為了不被強大的唐帝國吞噬,為維持獨立而拚死努力。

公元660年,唐滅倭國在韓半島的同盟百濟,舒明天皇的皇后皇極(齊明)天皇計劃西征,中途病死,其子天智天皇繼續作戰,公元663年於白村江海戰敗於唐軍,倭人被趕出韓半島。為防禦外敵,天智天皇著手統一日本列島,遷都近江大津,訂立《近江律令》,定國號日本,公元668年即位天皇。作者認為此時是日本的誕生。

公元673年,天智天皇之弟討伐天智天皇之子,即位天武天皇。天武天皇下令編纂《日本書紀》,用古老假定的皇室合理化男性繼承。《日本書紀》記載第十至十二代天皇的事跡,全部是以天武天皇及其上一代的實際事件為藍本。第一任天皇神武天皇的事跡,也可與天武天皇在討伐其姪的壬申之亂中對照。

作者認為,從漢武帝征服韓半島後,八百年來日本列島一直受中國文明衝擊,在政治、軍事、經濟上屬於亞洲大陸,但尚未有屬於自己的歷史。直至公元七世紀,受到強大唐帝國衝擊,倭人面對威脅而必須採取自我防衛,為了與中國對抗,主張獨自的自我認同,才著手編纂自己的歷史。

日本最初的歷史《日本書紀》,表現出「日本與中國對立」、「獨自從天繼承正統的國家」這些思想,永久決定了日本的性格。日本人自七世紀起一直在意中國的存在,又避免與中國建立深入的關係。

作者最後指,本書的嘗試是,理解各國史料的政治性質,以世界史一部份看待、書寫日本建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