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1日 星期六

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

看了一遍Daniel Bell的《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以下為筆記。

作者用幾句概括本書主旨︰

本書詳加闡明的論點是,經濟、政治和文化三個領域各自擁有相互矛盾的軸心原則,掌管經濟的是效率原則,決定政治運轉的是平等原則,而引導文化的是自我實現(或自我滿足)原則。由此而生的分裂就形成了一百五十年來西方社會的緊張衝突(前言p. 2)。


資本主義文化的兩面︰

無論早期資本主義的準確地理位置能否確定,有一點很明顯,即從一開始,禁欲和貪婪攫取這一對衝動力就被糾合在一起。前者代表了資產階級精打細算的謹慎持家精神,後者是體現在經濟和技術領域的那種浮士德式騷動激情,它聲稱「邊疆沒有邊際」,以徹底改造自然為己任。這兩種原始衝動的交織混合形成了現代理性觀念。而這兩者間的緊張關係又產生出一種道德約束,它曾導致早期征服過程中對奢華風氣嚴加鎮壓的傳統。同時還有一點必須明確——這也是本書論點之一——上述的禁欲因素及其對資本主義行為的道德監護權,在目前實際上已經消失了(再版前言,p. 9)。


當時的社會矛盾︰

自相矛盾的是,象徵著自我解放的生活方式不再以奮勇開拓的經理階級為楷模,而倣效那些蔑視習俗、孤傲不馴的藝術家。正像我所要盡力表明的那樣,藝術家目前越來越擁有主宰公眾意向的能力,很容易用自己的判斷去指教別人該有或該賣甚麼。這一矛盾現象最終還表現為︰當資產階級倫理土崩瓦解時,它在文化方面卻無人為之辯護(試問有哪位當代作家挺身捍衛過當今任何現行體制嗎?)。而與此同時,現代主義作為對正統文化的攻擊力量,已經大獲全勝,取得了今天君臨萬身之上的正統地位。


任何矛盾都有其對應的兩面。在市場成為社會與文化的交匯點之後,最近五十年來產生了另一種趨勢,即經濟逐步轉而生產那種由文化展示的生活方式。因此,矛盾不僅存在各個不同領域之間,它還導致了經濟領域內部的進一步衝突。在資本主義企業裏,生產組織方面的道德規範仍舊強調努力工作,延擱享受,職業取向及對公司的忠誠。但在市場上,展售的商品都用耀眼的魅力與性感來加以包裝,以便提倡享樂型生活方式,誘導人們去滿足驕奢淫逸的欲望。這種自相矛盾的結果,如我在前幾頁所述,就造成公司的職員白天正人君子,晚上卻花天酒地(再版前言,p. 15)。


談到現代主義的虛無︰

現代主義重視的是現在或未來,決非過去。人們一旦與過去切斷聯繫,就絕難擺脫從將來本身產生出來的最終空虛感。信仰不再成為可能。藝術、自然或衝動在酒神行為的狂醉中只能暫時地抹殺自我。狂醉終究要過去,接著便是淒冷的清晨,它隨著黎明無情地降臨大地。這種在劫難逃的焦慮必然導致人人處於末世的感覺——此乃貫穿著現代主義思想的一根黑線(p. 52)。


現代主義造成距離的消蝕︰

在新的空間概念上,有一種固有距離的消蝕。不僅新型的現代運輸手段壓縮了自然距離,引起了對旅遊、對見大世面的視覺快樂有新的重視,而且這些新藝術的各種技巧(主要是電影和現代繪畫)縮小了觀察者與視覺經驗之間的心理和審美距離。立體主義強調同步性,抽象主義則重視衝擊力,這都是要強化感情的直接性,把觀眾拉入行動,而不是讓他觀照經驗。這也是電影的基本原則。電影利用蒙太奇的手法,在「調節」感情方面,比其他任何當代藝術走得更遠。因為它刻意地選擇形象,更變視覺角度,並控制鏡頭長度和構圖的「共鳴性」。現代性的主要特徵——按照新奇、轟動、同步、衝擊來組織社會和審美反應——因而在視覺藝術中找到了主要的表現(p. 115)。


作者認為社會需要重拾與傳統的接續︰

如果絕望的源泉之一來自生存問題,那麼,我們或者能夠藉著不是瞻前、而是顧後的辦法對付這些問題。人類文化是人的一種創造,即建設一個具有連續性、能維持「非動物」生活的世界。動物看見其他動物死去不會想到自己的死亡,共有人知道自己的命運。他還創造出儀式,不僅是為了防止死亡,而且要維護一種調解命運的「種性意識」。在這種意義上,宗教就是對超越瞬間的醒悟,就是脫離過去——人必須從那裏來(也必定回到那裏去)——趨向一種將自我看作是道德體現的新觀念,並自由地接受過去(而不單單是由過去來造就),返回傳統,以便保持道德意義的上的連續性(p. 190)。


本書最後一章提到「公眾家庭」(public household)的概念︰

從政府預算的角度來講,家庭是指對財政收入及開支的管理。更廣義地說,它是滿足公共需求和欲望的媒介,與個人的需求是背道而馳的。它是社會中諸多政治力量登場亮相的活動場所(pp. 249-250)。


公眾家庭的主要特徵有︰預算居主導地位;政府的稅收和支出保持平衡,以作為再分配和補償的手段。顯而易見,政府將花多少錢,花在誰身上,這些問題將成為未來幾十年的主要政治問題。


公眾家庭變成了「政治市場」。它意味著︰在人們強烈地要求增加公共服務時,並不一定就需要去尋找負擔公共服務費用的途徑——或是提高債務,或是提高稅收。因此,社會分析的新核心問題是「財政社會學」(熊彼得語),階級鬥爭的新場所是稅務衝突(馬克思的思想)(p. 255)。


現代公眾家庭的困境︰

現代公眾家庭的窘況是,它不僅必須滿足通常意義上的公共需求,而且不可避免地要成為滿足私人和群體欲求的場所。在這個場所裏,稅收注定不可能輕而易舉地滿足要求,適用於這些要求的社會學知識也注定不可能輕而易舉地抵擋住這些要求(p. 260)。


結語︰

在嘗試和失敗中——失敗在所難免——卻也出現了一種長處︰一種自我意識成熟(禁欲主義者們稱其為悲觀的人生觀)的可能性。這種自我意識的成熟無需依靠超凡魅力的領袖、意識形態上的教條或「天賦使命」。它只須重新確定個人與自由主義社會的意義,並在這僅有的基礎上維繫人與社會的存在。要建立這種基礎,就應當將如下三種行動結合起來︰重新肯定過去,唯有如此我們才可據有歷史遺產並了解我們應對後人承當的責任;承認資源有限,承認需求(個人的和社會的需求)應當優先於無限制的慾望與欲求;達成一種公正觀,它將給所有的人一種公平感並將所有的人熔入社會之內,它將促進這樣一種形勢︰在相關領域之內,人們變得更加平等因而能夠被平等對待。


這會成為一種社會契約。這種社會契約既使能在充滿更新氣氛的今天得以簽訂,它也不能無視過去。如果相信在每一代新人中間,人們都能夠靠著一部新的契約重頭開始,拋棄過去,重新設計制度,那就要回到社會主義的烏托邦與傳統自由主義的狂妄自大。在一定限度之內,人們可以重新創造自己和社會,但是有關力量的知識必須與有關其限度的知識並存。畢竟,這是有關人類狀況的最古老最持久的真理——如果人類狀況要繼續維持其永久人性的話(pp. 309-310)。


本書就相同論點不斷反複提及之處甚多,看起來有點沈悶。